現場直擊專訪
-
【採訪】AMD技術大會現場直擊,全新Ryzen Threadripper 1950X、1920X、1900X處理器正式發表,目前已開放預購
繼AMD推出Ryzen 3產品線,補足入門處理器市場之後,接下來的重頭戲就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的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,主打高階桌上型電腦處理器市場。此外,在繪圖晶片產品中,AMD也正式發表新一代Vega架構的繪圖卡。第三季,AMD透過同時發表旗艦級CPU和GPU,準備在PC高階市場來個全面大反攻! 先前AMD在Computex 2017公佈了新的Ryzen Threadripper家族以及EPYC伺服器家族,將全面進逼其競爭對手!嚇到其對手也降價來回應!總之,2017年的處理器市場開始熱鬧起來!消費者在選購上,也有更多的選擇! 在Siggraph 2017的前夕,AMD選擇舉辦技術大會,邀請技術類媒體前往洛杉磯會議中心(LACC)附近的飯店,來展示其CPU、GPU的成果。以下就透過現場直擊,來了解這次展示的內容,並介紹全新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家族的產品,以及超頻能力吧! 就在7/27發表Ryzen 3沒多久,AMD在7/29與7/30舉辦「Radeon Vega and Ryzen Threadripper TECH DAY」,邀請世界各地的技術媒體,前往洛杉磯來分享其產品成果。這次除了發表Radeon RX Vega(高階遊戲卡)、Radeon Pro Vega(工作站繪圖卡)之外,當然最重要的就是發表Ryzen Threadripper(旗艦處理器)。以下就先來看看會場上有什麼新鮮的事物吧! AMD這次發表的Ryzen Threadripper,共有三款型號,採用Socket TR4腳位,規格分述如下: (1)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: 16C32T,3.4/4.0GHz,64 PCIe通道數/4通道DDR4,999美元,8/10上市 (2) Ryzen Threadripper 1920X: 12C24T,3.5/4.0GHz,64 PCIe通道數/4通道DDR4,799美元,8/10上市 (3) Ryzen Threadripper 1900X: 8C16T,3.8/4.0GHz,64 PCIe通道數/4通道DDR4,549美元,8/31上市 有關Ryzen Threadripper 1950X、1920X與1900X等產品的開箱、實測效能與表現,俟正式上市後再來進行測試。請靜待NDA解禁後,再正式公佈囉!請讀者鎖定PCDIY!的報導! 更多有關Radeon Threadripper處理器的資訊,請參考:
-
【採訪】AMD Radeon RX Vega 64與Vega 56正式發表,399美元起,美國洛杉磯發表會現場直擊
AMD的下世代繪圖晶片Radeon RX Vega終於發表了!這次推出的Radeon RX Vega顯示卡,主要分成高階的Vega 64與一般版本的Vega 56,並推出搭售兩套熱門遊戲與平台選購折價券的同捆包(Radeon Pack),讓玩家買顯示卡回去,就可以玩到最新的遊戲。 這次AMD推出的Radeon RX Vega顯示卡,分成了Vega 64與Vega 56。Radeon RX Vega 64主打499美元以上市場,分成「水冷版」(一體式水冷,有R燈)與「空冷版」(一般空冷,採用黑色金屬散熱片,沒有R燈),另外還有「空冷限量版」(採用金屬散熱片,上面有髮絲紋,有R燈)。而Radeon RX Vega 56則主打399美元以上市場,僅推出空冷版。預計8月正式出貨。 這次Radeon RX Vega顯示卡家族,其GPU核心採用了全新的Vega 10架構,採用14nm FinFET製程,讓其GPU時脈可以再往上提升。在顯示卡方面,目前主要分成Vega 64和Vega 56兩款,其中的Vega 64代表了內含了64個Next-Gen Compute Units (下世代運算單元數量),搭配其最新的High Bandwidth Cache (HBM2) (高頻寬快取)架構,可讓其運算效能更上一層樓。應付4K遊戲與VR遊戲可說是游刃有餘。 以下就是目前揭露的Radeon RX Vega 64與Vega 56之效能簡介: 64 Next-Gen Compute Units (下世代運算單元數量) 4096 Stream Processors (串流處理器數量) 1247MHz Base GPU Clock (基礎時脈) 1546 MHz Boost GPU Clock (爆發時脈) 484 GB/s Memory Bandwidth (記憶體頻寬) 12.66 TFLOPS Peak SP performance (單精度浮點尖峰效能) 25.3 TFLOPS Peak Half Precision performance (半精度浮點尖峰效能) 8GB High Bandwidth Cache (HBM2) (高頻寬快取) 建議售價:499美元起 56 Next-Gen Compute Units (下世代運算單元數量) 3584 Stream Processors (串流處理器數量) 1156 MHz Base GPU Clock (基礎時脈) 1471 MHz Boost GPU Clock (爆發時脈) 410 GB/s Memory Bandwidth (記憶體頻寬) 10.5 TFLOPS Peak SP performance (單精度浮點尖峰效能) 21 TFLOPS Peak Half Precision performance (半精度浮點尖峰效能) 8GB High Bandwidth Cache (HBM2) (高頻寬快取) 建議售價:399美元起 ▼Vega家族規格比較表 這次Radeon RX Vega顯示卡家族,GPU核心採用了全新的Vega 10架構,讓其浮點效能比自家上一代Polaris 10架構還快一倍,甚至超越對手的高階產品。從上述的規格來看,以500美元以下顯示卡的C/P值來比較,Radeon RX Vega 64真的是非常超值,就算不玩遊戲,買來挖礦也是非常棒的選擇! 以下是低於500美元顯示卡的浮點效能相比: Radeon RX 580 : 6.2 TFLOPS GeForce GTX 1070 : 6.5 TFLOPS Radeon RX Vega 64 : 12.7 TFLOPS Radeon RX Vega 56 : 10.5 TFLOPS 這次Vega家族,更支援新一代的FreeSync 2,搭配最佳化驅動程式,可讓Frame Delay (畫格延遲數)從3降到2,大幅提升顯示卡的執行效率,同時降低功耗。 以下是FreeSync與G-Sync的效能相比: Radeon R9 Fury X: 42至58 FPS Radeon RX VEGA: 53至76 FPS GeForce GTX 980 Ti: 34至57 FPS GeForce GTX 1080: 45至78 FPS Radeon R9 Fury X: 32至46 FPS Radeon RX Vega 64: 43至57 FPS GeForce GTX 980 Ti: 26至47 FPS GeForce GTX 1080: 26至56 FPS 除了可以單獨購買顯示卡之外,這次AMD也針對想一次購足3A平台的玩家,推出電腦組裝優惠方案。只要購買任何Radeon Packs(套裝版),AMD就會提供你以下的優惠券,以及遊戲包。讓您在買顯示卡、主機板+處理器時,能夠獲得實質的優惠折扣!以幫助A粉除了升級顯示卡之外,也能升級他們的顯示器、主機板平台等等。 以下是Radeon Packs優惠內容: (1) 購買FreeSync螢幕(Samsung CF791 34”曲面螢幕)時,可折抵200美元 (2) 購買Ryzen 7處理器+X370主機板(華碩、技嘉、微星),可折抵100美元 (3) 送你2套當紅遊戲,價值120美元。(隨附的遊戲因地區而異) 因此,與其單獨一件一件的買,不如一次購足,這樣就可以最高省下320美元(兩張優惠券價值300元,遊戲價值120美元。但Radeon Packs需要多花100美元,因此300+120-100=省320美元)。有關優惠活動的細節,請參考。 至於隨附的遊戲,每套都是價值59.99美元的2017年當紅遊戲,目前AMD提供的有3套,其中2套已經優先上市。遊戲介紹如下: (a) ,將於10月27日發售。 (b) ,已於5月5日發售。 (c) ,已於2月14日發售。 有關於Prey的介紹,可以參考: 有關於Sniper Elite 4的介紹,可以參考: 因此,Radeon RX Vega可以單買「顯示卡」,或是購買「Radeon Packs版」。目前共有推出Aqua Pack、Black Pack、Red Pack等搭售方案,比原先單卡多了100美元,但這樣卻至少可以將顯示卡與2套當紅遊戲帶回家。由於2套遊戲共價值120美元,現在搭顯示卡購買,只要多付100美元即可取得,這樣等於省下20美元。 不過,水冷版本的並無單獨購買的方案,必須選擇Aqua Pack才行。以下就是這次主打的包裝/同梱包內容說明: (a) 699美元 Radeon Aqua Pack: 含Radeon RX Vega 64 水冷版 + 2套遊戲 (b) 599美元 Radeon Black Pack: 含Radeon RX Vega 64 空冷版 + 2套遊戲 (c) 499美元 Radeon RX Vega 64 空冷版 (僅顯示卡) (a) 499美元 Radeon Red Pack: 含Radeon RX Vega 56 空冷版 + 2套遊戲 (b) 399美元 Radeon RX Vega 56 空冷版 (僅顯示卡) Radeon RX Vega顯示卡家族終於正式發表,兩款型號僅399美元起,預計8月上市!現在已經可以開始預購了!從其遊戲效能來看,真的非常強悍。又其浮點運算能力是RX 500家族的兩倍,因此不玩遊戲、只愛挖礦的玩家,已經蠢蠢欲動。據信已有挖礦玩家,下單了10K的量!就是看準其優異的「算力」,讓他們敢這樣花大錢!看來想買Vega顯示卡的玩家,動作可得快啊! 至於Radeon RX Vega的效能實測,請靜待NDA解禁後,再正式公佈囉!請讀者鎖定PCDIY!的報導! 更多有關Radeon RX Vega的資訊,請參考:
-
【採訪】新款AMD Radeon Pro家族WX 9100與SSG報到,進攻8K內容創作市場
AMD在Radeon顯示卡產品線,主要分成三大區塊,一個是針對玩家市場所推出的Radeon RX家族,Logo背景採用紅色的,象徵效能與電競。至於兩一塊則是針對專業繪圖、內容創作等市場所推出的Radeon Pro家族,Logo背景採用藍色的,就連顯示卡的散熱片也是藍色的,以與遊戲顯示卡做區別。至於第三個區塊則是主打異質架構與AI運算市場所推出的Radeon Instinct家族,Logo背景採用黃色的,主攻機器智慧與深度學習等應用。 (1) Radeon RX: 玩家用,Logo是紅色系的 (2) Radeon Pro: 專業用,Logo是藍色系的 (3) Radeon Instinct: 伺服器用,Logo是白色系的 這次要介紹的是藍色系列的Radeon Pro專業繪圖顯示卡家族,在AMD正式發表Vega繪圖晶片之前,AMD首先在6月時推出,讓內容創作族群可以優先使用到Vega架構的GPU。 而現在7月底,AMD於Siggraph 2017開幕時,發表了全新以Vega架構的兩個Radeon Pro產品:Radeon Pro WX 9100與Radeon Pro SSG。並在7/30的Capsaicin(嗆紅辣椒)大會中,揭露其售價。趕快來看看這兩張卡有什麼特別之處。 ▼Radeon Pro Vega家族規格比較表 AMD的,現在又再添加一個WX 9100的產品了。此產品就是搭載最新Vega GPU架構,賦予更高的運算能力。包含具有12.3 TFLOPS的運算速度,6組4K螢幕輸出能力(透過DisplayPort 1.4,支援HDR顯示),內建16GB HBM2 (HBC)記憶體,提供484GB/s頻寬。以下是規格比較。 除了Radeon Pro WX 9100之外,AMD也介紹Radeon Pro SSG。SSG代表的就是Solid-State Graphics的意思,主要是在顯示卡上內建了2TB的固態繪圖記憶體,提供8GB/s讀取速度與6GB寫入速度,能應付8K未壓縮影像的即時處理需求,讓8K的畫面能夠即時處理,而不掉格。 正由於GPU就是應處理大量資料而生,可是系統層級上並不會向GPU即時提供大量資料集,因此AMD的Radeon Pro SSG (固態顯示卡)直接內建2TB的記憶體,來改善大量資料傳遞的延遲現象,並朝向即時存取大量資料集更進一步。 簡單來說,Radeon Pro SSG的架構跟Radeon Pro WX 9100一樣,差別在於SSG的顯示卡上面具有2TB的M.2 NVMe SSD,讓GPU直接存取顯示卡上面的大量SSD,不需透過CPU,如此便可讓繪圖處理效能,比傳統架構還快5倍。 至於該SSG方面,系統也會偵測得到,並對應成資料磁碟機(例如D:),當一般存取資料碟也可以,但執行一些視訊處理軟體,如Adobe Premiere等,就能透過SSG的API來快速存取,已達到8K即時運算需求。 AMD除了在Radeon Pro家族,推出更新更快的硬體產品之外,在軟體方面也著實下了不少功夫,以建立工作站繪圖、遊戲內容創作等應用生態圈。包括Adobe、Solidworks、AutoDesk Maya/3DSMax、Cinema 4D、Unreal Engine…等等。讓專業繪圖與內容創作者,在使用專業軟體來工作時,馬上就有對應的API可以支援。 有關Radeon Pro WX 9100與Radeon Pro SSG等產品的實測效能與表現,俟正式上市後再來進行測試!敬請讀者鎖定PCDIY!的報導! 更多有關Radeon Pro家族的資訊,請參考:
-
【採訪】AMD Radeon RX Vega顯示卡搶先看,美國洛杉磯發表會現場直擊
萬眾期待,AMD的下世代繪圖晶片Radeon RX Vega終於現身了!先前AMD在2017年初註冊了這個網址,準備就是要揭露新一代的繪圖晶片。如今,在2017/7/30日AMD於洛杉磯舉辦的「AMD技術大會」中,正式先揭露Radeon RX Vega顯示卡。 趕快來看看這張卡長什麼樣子吧! 至於Radeon RX Vega的型號、規格與售價等資訊,請靜待NDA解禁正式公佈囉!請讀者鎖定PCDIY!的報導! 看來,最近想買Radeon RX 500家族的玩家,可以考慮存錢進攻更高檔的Radeon RX Vega家族顯示卡了! 更多有關Radeon RX Vega的資訊,請參考: 是的,除了VEGA之外,AMD同時也優先展示了Ryzen Threadripper市售版的包裝盒!照片如下! 除了顯示卡之外,看來想要升級電腦的玩家,也可以考慮直接買AMD Ryzen Threadripper了!
-
微星30年主機板市場經營有成,獲得PCDIY!第十二屆玩家票選品牌大賞2016「主機板優質品牌」肯定!
微星科技三十歲了!MSI,現在已經邁入了第三十一個年頭。2016年度,微星電競產品不斷推陳出新,就連股價也大放異彩,股價從年初低點的39元,一路漲到年底創新高的90.9元,持續不斷的再創新高峰!微星科技在這次「PCDIY!第十二屆2016玩家票選品牌大賞」獲得玩家肯定,不僅各類電競產品獲票數創新高,電競主機板更是坐二望一,邁向問鼎電競主機板龍頭之路,是玩家認同的主機板最佳品牌之一。 微星電競主機板獲得玩家肯定,展現的,就是台灣人努力不懈的台灣精神,持續的創新,奮力往前衝,才能創造這歷史性的新一頁。微星科技,走的是價值路線,讓玩家認同品牌,相信產品的價值,並趁著全球電競運動的崛起,趁勢而起,在電競主機板闖出一片天! 微星科技以「Top Player, Top Choice」為精神,專為遊戲玩家打造電競利器,讓他們在電競舞台上克敵致勝,成為全球眾所矚目的焦點。現在,微星又提出了全新的「True Gaming」口號,百分之百投入電競,要讓玩家可以一起玩遊戲,享受遊戲所帶來的樂趣。 微星科技,為什麼能在電競主機板,獲得玩家肯定,並在遊戲市場闖出一片天?這次PCDIY!將帶領讀者們,到微星總部,來專訪微星科技研發一處PM二部課長 王嘉頤先生,來探討微星在主機板的產品設計理念與秘辛! MSI 微星科技於2017年1月4日正式發表Intel 200系列主機板,第一波就推出了超過25款主機板產品,並區分為Enthusiast Gaming (電競王者)系列、Performance Gaming (遊戲極速)系列、Arsenal Gaming (遊戲軍火庫)系列,以及PC Mate (商用)系列,以堅強產品陣容,不同的市場區隔,來迎合各種消費者需求。 值得注意的是,這次微星的電競系列主機板,全面導入不少獨家電競DNA,包括VR支援技術、獨家M.2散熱遮罩、第二代VR Boost以及Nahimic VR獨家技術,打造出360度立體環繞音效,同時附贈多款軟體工具,完全展現出微星在電競市場的堅強實力,MSI全新Intel 200系列主機板產品,勢必將讓玩家更驚豔! 微星科技近年來在電競市場紅翻天,不管是在系統產品,或是電腦零組件,都帶給消費者、粉絲,以及客戶有不少的驚豔。請問微星是如何掌握市場的脈動,贏得客戶青睞呢? 這主要可從3個面向來說明:(1)客戶端、(2)媒體朋友、(3)消費者。客戶端包括經銷商、系統組裝商,因為他們負責第一線的銷售,最能知道市場的需求,從他們的回饋,就可以得知市場熱銷的產品是哪些。在媒體朋友方面,因為編輯、部落客們,相較於一般玩家來說,對產品的認知更專業、且更懂產業動態,從測試評論中,可以讓我們獲得到不少有用的資訊。至於真正消費者方面,像是來自網路社群討論,以及重點電商網站的評論等等,微星PM、RD、行銷等部門,都已會隨時注意,各部門都內化到,會去主動做統計與分析,並與競爭者產品做比較,知己知彼,了解自身產品的優缺點,以做到更貼近消費者想要的產品。 除了上述被動性方面的資訊蒐集,微星也會主動出擊,創造一些市場上前所未有的全新特色與功能。這幾年在電競產品方面,就是做出消費者從沒想過,但卻是真正需要的產品。簡單來說,就是更貼近玩家,推出玩家們想要但從未說出口的真正需求,便能掌握市場脈動,獲得青睞。 如今微星在電競市場的成功,公司是秉持什麼樣的信念,促使微星能夠持續勇往之前,保持創新之路,成為PC電競大廠,並引領其他業者仿效與追隨呢? 微星所有產品線的員工,就是把自己也當成是玩家,做出玩家想要、也是自己切身需要的產品,因此在產品規劃初期,就是以玩家角度,來設計真正貼合玩家需求的產品,幫助玩家擁有更好的產品使用體驗。 而目前「電競」正是微星目前的發展主軸,不只網站設計、產品開發,我們有80%產品,都是電競產品,「先電競,再講其他」。因此公司上上下下,都具備了電競的DNA,以設計出玩家喜愛、連我們也喜愛的產品。 在主機板產品方面,因應Intel 200系列晶片組剛推出,我們看到微星在Kaby Lake平台上,規劃不少產品線,各有什麼主打的訴求? 以我們最高階的遊戲王者(Enthusiast Gaming)系列主機板中的Z270 Gaming M7為例,就是以「星際戰艦」為設計模型與概念,賦予玩家高科技、超強壯且耐用的形象。從主機板CPU插槽附近看過去,這裡就像反應爐一樣,可發揮出全速效能,成為整個戰艦的動力核心。在南橋部份就好比是艦橋,很容易操控各式周邊裝置。而插槽的裝甲、尾翼的設計,讓插上去的顯示卡就像是戰機一樣。 至於主機板的重要特點,像是Mystic Light Sync同步燈效,就可以讓其他電競配備同步發光。另外還配置雙音效晶片,針對前置與後方I/O做分離,這樣獨立音源後可以提供更純淨,當只使用其中一顆晶片時,另一顆可以當成Amp 強波器使用。 而在入門款的遊戲軍火庫(Arsenal Gaming)系列主機板,以這款Z270 TOMAHAWK (戰斧)為例,這塊主機板採用新的電路印刷技術,不只好看,也能降低電阻值,對電路效能上也有幫助。在用色上,則以軍事迷彩主題為準,以戰車、盔甲等迷彩造型,賦予玩家堅固、耐用的形象。 有關於Intel 200主機板都內建兩組M.2插槽,甚至高階的還內建三組,您們認為這樣的設計會是未來的主流嗎?還有您們有推出M.2 Shield,有什麼特色? 我們認為M.2是會成為市場主流的。因為: 1. M.2速度快,是以往SATA介面的6倍。 2. M.2產品價格已下跌,以Intel 600P為例,其M.2與SATA介面的版本,價格已經很接近。 3. 安裝方便,因為SATA SSD要另外裝Power線和傳輸線,增加玩家組裝時的理線與固定工作,而M.2只要直接裝在主機板上即可,且不會佔用到機殼其他空間。 此外,由於M.2 SSD都是高速傳輸,讀寫效能大多超過1700~2400MB/sec,由於一般M.2 SSD並未加裝散熱片,我們實測過,在頻繁讀寫下,會因溫度過高而降低讀寫效能。因此我們獨家設計出M.2 Shield,可幫助M.2 SSD降低溫度將近10度左右,讓M.2 SSD在高速存取下,也能維持應有的效能水準。 微星的主機板都具備高顏值。在非傳統配色的主機板方面,微星推出了Carbon與Titanium系列,以不同的主題配色,提供改裝市場不同的風貌,是否介紹這些產品的優點與特色? 以這款遊戲極速(Performance Gaming)系列的Z270 Gaming Pro Carbon主機板為例,我們發現有很多玩家偏好黑色的產品,然而純做全黑色主題的產品,其實看起來很平淡、無趣。我們後來在車展時看到Carbon(碳纖色)的車款很漂亮,且有層次、立體感,我們就在主機板也實作出碳纖的風格,讓主機板看起來更有立體層次感,同時讓玩家們耳目一新。 至於Titanium系列,則一直都是微星的頂級版本,以Z2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主機板為例,配色上以銀白色設計,提供專業玩家們最棒的、高顏值的頂級產品。其配置OC Dashboard,是追求極限超頻玩家最佳的超頻平台。至於U.2介面方面,因為U.2是目前消費者能買到最高速的外接硬體裝置,因此我們都會內建U.2介面,以取代SATA Express介面。再看看主機板背面,同樣也是銀白色,其燈效亦通過steelseries認證,可搭配其SSE軟體來操控燈效變化。 目前在超頻系列主機板上面,我們看到除了有一鍵超頻的功能之外,微星也提供OC Dashboard,來主打極限超頻市場。請說明這個子板的細節功能與主打特色,並進一步說明如何滿足電競玩家在超頻上的需求。 OC Dashboard就是將原先只能透過BIOS或Windows下才能設定超頻的功能,直接搬到實體按鈕上,來讓玩家直接即時操控,如同超頻遙控器的設計理念,提供超頻玩家更直觀的超頻方式。這個子板,是因應前幾年超頻大賽中,從玩家們反饋意見與討論後,所做出來的產品。 至於一般電競玩家方面,由於他們並非像超頻玩家那樣,懂得各種超頻調校細節,因此微星除了在主機板有更好的電路設計之外,更提供Game Boost功能,來降低玩家進入超頻的門檻。除了一鍵超頻之外,現在還做到可以打檔(Throttle)的能力,讓一般普通玩家只要裝上水冷散熱器,按一下紅色的一鍵超頻鍵,就可以將i7-7700K超頻到5.2GHz。 簡單來說,微星除了提供簡易超頻功能之外,也提供進階超頻功能,來滿足極限玩家的超頻需求。 近年來電競市場當紅,微星是認為電競需要哪些元素,並實際應用於到微星的產品內?哪些功能是微星最引以為傲的? 電競需要哪些元素,除了上述的Mystic Light之外,微星認為其中一個,就是VR Boost,其裡面含有一顆IC,由於VR頭盔需要連接HDMI與USB 3.0,且線必須拉很長(2米至3米),才能營造出可走動的虛擬實境玩樂空間。既然連接線拉到那麼長,這對USB訊號來說是個嚴苛的考驗。VR Boost可以讓電腦在VR環境下,針對CPU與顯示卡做效能超頻,同時幫USB訊號做補強,讓玩家在玩VR遊戲時,能有更穩定的訊號,賦予更佳的VR體驗。 其他部份,像是插槽搭配裝甲設計,除了好看,也能降低EMI,讓產品用起來更穩定,這些都是電競產品必須具備的元素。 我們了解微星總是提供玩家最好品質與效能的產品。如今MSI邁向第31週年,是否簡述一下MSI品牌的發跡、典故與起源,並跟我們分享MSI所經歷的有趣故事,以及奮鬥至今的心路歷程。 微星今年邁入31週年,其實在電腦產業中,算是一間老公司了。因應近十年來的科技產業急遽變化,微星也同樣面臨必須轉型的問題。而要從一間傳統電腦硬體公司,轉變成一家純電競的公司,其實微星內部也發生過不少雜音。為了要更貼近電競玩家,傾聽玩家們的需求,公司要求從員工到主管,甚至到老闆,都要有玩家的認知與思維,將電競精神內化到整個公司。 而要達到這個目標,一開始其實是有難度的。畢竟對年長的員工來說,一開始都會覺得打遊戲是不務正業,因此為了要改變這樣的迷思,把「玩遊戲是一種正業」的觀念帶到每位員工的基因上,我們經歷了轉型最痛苦的階段。如今算也熬過來了。再加上近年來電競風已崛起,現在整個社會風氣都已經不會認為電競、打遊戲是不務正業,而是一項正業了。這對我們來說,當初的堅持是正確的。如今,微星的每個開發者、每位員工都是玩家,因為自己就是玩家,這樣我們更清楚玩家需要什麼,跟玩家一定不需要什麼,以設計出玩家心目中最理想的電競產品。 近年來,大家傾向購買整機電腦,微星認為是否這樣會影響到電腦零組件產品市場?為倡導組裝電腦的風氣與樂趣,微星會有什麼樣的市場行銷活動?例如主機板搭配顯示卡,來做DIY套裝電腦,以刺激DIY市場成長呢? 以主機板部門來說,我們仍會堅守在自我崗位中,提供更好的產品給消費者。至於整個電競產業的未來,我們是相對看好的。雖說前幾年由於手機與平板的大肆流行,加上行動遊戲的普及,讓PC遊戲市場確實有受到影響。但由於手機與平板的效能有限,尤其是最近VR正起步中,要讓消費者玩到最好的VR體驗,目前也只有高階的PC平台才能做到。 除了需求端驅動市場成長之外,微星也同時進行向下紮根,以板卡部門的行銷活動為例,我們就有舉辦不少校園活動、DIY粉絲交流會,讓加入的新血玩家們,可以在現場做DIY組裝、DIY水冷、DIY改裝…等等。相信這些活動,將會吸引更多玩家們的加入,來為自己、為朋友組裝電競級電腦,進而刺激DIY市場的成長,將電競與組裝市場推向更寬、更廣的境界。 而在組裝與選購的過程中,玩家能透過PCDIY!這樣媒體的正面報導,進而帶動玩家們買到真正符合他們需求的微星產品,以獲得絕佳的產品使用體驗,這也正是我們期望且欣然看到的!也謝謝各位玩家的繼續支持與鼓勵,微星將會繼續推出更棒的產品,讓消費者再次驚豔。 廠商名稱:MSI -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:02-3234-5599 廠商網址: →更多的【PCDIY! 玩家票選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品牌故事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成功案例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賣場情報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八卦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玩家話題】:
-
Moto Z2 Play全新登場、多款模組搭配讓手機應用更加寬廣,新品發表會現場直擊
在眾家旗艦機紛紛出爐的季節,Motorola也推出自家旗艦新機Z2 Play,Z2 Play有「月牙灰」以及「璀璨金」兩色可供選擇,將於八月中旬在台灣全通路正式上市。台灣消費者只要於Moto Z2 Play預購期間7月26日至7月31日搶先預購新機,就能夠獲得超值贈禮。 Motorola於25日的台北松山菸廠一號倉庫,為即將登場的全新Motorola Z系列召開新品發表會,此次發表的重點正是Motorola的旗艦機種Z2 Play,不僅手機更加輕薄,其中眾所矚目的Moto Mods模組,也新增了TurboPower的強化行動充電模組和全新的Gamepad Mods。 整體而言,Z2 Play承襲了上一代優越的客製化系統,同時也提供消費者更多選項,更輕薄的機身與多樣的模組,象徵Motorola對打入高端智慧型手機的企圖心,而他們也證明了自己的能力。 ▼ Z2 Play詳細規格 ▼ Z2 Play未來規畫推出的系列模組
-
MSI郭緒光》微星電競筆電是為遊戲而生,要讓玩家克敵致勝!
--------------- --------------- 微星科技,在這次 ,當天並發佈媒體報導:「微星電競筆電市場佔比全球第一,市佔高達19%」,這個世界第一的數據出來,立刻造成轟動。 第1名:微星 MSI → 19% 第2名:華碩ASUS → 15% 第3名:戴爾DELL → 9% 第4名:聯想Lenovo → 5% 第5名:宏碁acer → 2% 值得注意的,微星科技在電競市場的成功,可以從該公司的股價看出,五年前,微星科技連PC產業前十大,都擠不進去。當時的股價,正反應微星科技當時的現況,在小筆電兵敗如山倒,Ultra Book欲振乏力,Intel筆電策略失敗,加上智慧型手機熱潮,以及平板的反撲,導致筆電業者全軍覆沒,微星科技股價,當時已經慘跌到10元面值上下。在看準電競市場之後,不斷努力突破之下,在電競筆電、電競桌機都有不錯的斬獲,就連電競主機板、電競顯示卡也有相當不錯的成績,如今股價衝到85元上下,品牌價值更勝以往,成為電競市場的領導品牌。 微星科技,可是台灣電競史發展以來,在電競筆電上面獲得相當大的突破,憑藉著台灣人努力不懈的台灣精神,持續的創新,奮力往前衝,才能創造這歷史性的新一頁。同時,這也代表著,台灣以往電子產業,追求代工,一開始講求保五、保六,可以拿到5%、6%利潤,後來又出現了所謂的毛三、到四,只賺到3%、4%好處,現在又喊到毛一、毛二,根本只有1%、2%工錢,這條路線並不好走。反而像是微星科技,改走的價值路線,讓玩家認同品牌,相信產品的價值,並趁著全球電競運動的崛起,趁勢而起,在電競筆電市場闖出一片天! 微星科技,如何能在電競筆電市場,闖出一片天?以下,PCDIY! online特別專訪,微星科技NB業務暨行銷處副總經理 郭緒光先生,讓他來告訴我們,他所看到電競筆電的可預見的未來。 微星如何看待電競筆電市場的未來發展趨勢? 由於電競市場一直有很大的需求,此乃吸引越來越多業者競相投入,將市場規模擴大,這樣也能鼓勵消費者的需求從一般的筆電轉移到電競筆電,這是我們所樂見的。而市場上也會有各種差異化的產品出現,由於各廠商皆有不同的產品策略,有些是想攻市佔、有些想走口碑,因此每家都會走出自己的一條路。我對這個市場是很正面看待的,因為遊戲已經存在很久了,一直以來都沒有受到景氣所影響,反而整個產業的市值是不斷往上升的。以這次NVIDIA新推出的Pascal架構顯示卡來說,筆電版本和桌機版本的效能已無差異,更可吸引更多消費者直接選購攜帶方便的電競筆電。因此,我認為未來電競市場,還是會持續成長。 您認為哪種機種(尺寸)在市場的接受度是最高的? 我個人認為,若直接取代桌機的話,17吋的接受度最高。未來若消費者考慮攜帶性的話,在歐洲(德、英、法、北歐),以及美國的話,其實都是以17吋為主。至於台灣的話,則是以15.6吋為主。 所以這個態勢就是很明顯,17吋在全球電競筆電市場中,是接受度是最高的。 其實規格越高,消費者選搭螢幕尺寸的機率也會跟著提高。 您認為電競筆電規格再這樣走下去,會發展到什麼樣的程度? 我個人樂見到市場會有一些創新出來,像是VR背包就是一個有趣的點子。由於便攜性高,因此會創造更多話題與需求,包括Docking(底座)的應用等等。 微星對於開發出VR電競背包這類產品,當初的理念是?何時會上市? 當初我們有這樣的想法時,是來自我們的供應商,他們有一組專業的玩家,在專注未來的產品,他們拿我們的筆電拿去做改裝,並詢問我們對這樣產品的看法如何。他們把VR纜線的問題解決掉,讓人不會被線絆倒,我們認為這樣的產品很有趣,且很有道理,於是接著馬上開案,並與他們做研討如何做強化與改進,因此,VR電競背包這個產品就問世了。我們在2016年09月就開始送樣,2016年10月開始全球供貨。 針對不少廠商近年來進軍電競筆電,您如何看待這樣的市場態勢? 我認為市場有競爭,就會激發出更好的創意。當競爭對手說要將我們擊敗,但這三年來我們卻越來越茁壯,這代表了我們公司獨特的地方。從研發、生產、製造,到解決終端消費者等售後問題,全部都是我們自己來,是市場少見的一條龍的公司。因此我們可以將市場反應與創意,快速導到我們的產品上,這也是我們的競爭優勢。電競市場很大,我們也很歡迎同業們一起加入這個市場。 相較於其他廠商大多以代工為主,很少看到有微星這樣一條龍的公司,可以做即時反應、即時客製化與生產,讓絕大多數產品線都能在市場上買的到,而不是只有Sample而已,你們是如何做到的? 其實我們跟電競玩家們的互動非常緊密,我們的PM與RD很多都有在玩Game,甚至還有組織業餘的電競團隊,我本身也玩Game,這樣在跟上游溝通時會很有幫助。相較於其他只是專注在研發或銷售上的廠商來說,我們因為自己本身就有Gamer的基因,且頻頻接觸這些領域的玩家,因此在跟消費者溝通時,因為我們講的就是同樣的語言,於是就可以快速了解消費者的需求,做出真正符合市場期待的產品。 我們看到微星電競筆電的規格不斷向上攻頂,在音效強化、SSD速度提升,導入機械鍵盤,甚至未來推出VR背包,是什麼樣的因素,讓你們有這樣開發出旗艦規格產品,並推到市場的勇氣呢? 我們會問客人最想要的是什麼,並與上游廠商討論與開發出產品,因為有消費者需求當作支撐,因此我們就敢去投資。例如我們是首家將120Hz、5毫秒的螢幕導到筆電,是因為有做過市場調查,發現到消費者這樣的需求。我們知道這些玩家的需求以後,再去做出他們想要的產品。而不是先做好產品,再想辦法去賣。 除了電競筆電之外,未來會切入變形電競筆電相關產品,以及應用市場嗎? 如前面提到的VR電競背包之外,未來還會根據市場的需求,演變出各種不同的產品。像是賽車模擬座椅、航空模擬座椅…等等。目前微星也已著手在做這些方面的研究。 微星近年來市場銷售量突飛猛進,成為電競第一品牌,您認為市場還有哪些可敬的競爭對手? 只要在這個行業內,就難免有競爭。但我們倡導的是「競合」,既競爭也合作。這是我的看法,不要只是在價格上做競爭,事實上大家應該可以一起合作,把產業發揚光大!以全球市佔率來說,台灣在電競市場的佔有率是相當高的,這是一個很好的事情。所以我建議大家應該是走競合模式。 我們看到電競市場如此蓬勃發展,您認為這塊市場會繼續膨脹到什麼境界? 我認為電競市場還一直持續成長,每年會成長20~30%,相較於傳統PC市場正面臨零成長甚至負成長的狀況,電競是相當樂觀的市場。 電競市場的兩個態勢,一個是走大規模生產,另一個是像你們這種客製化、即時供貨。顯然前者似乎有點行不通了。您如何看待這兩種模式的未來發展? 以往的產業變化的過程已經證明,想用低價大量生產、壓低價格以求市場規模,這招已經失敗了,因為這會將產業帶到紅海市場。我認為應該還是要去切合消費者的需求,推出真正好的產品,這樣消費者也願意付出更高的價格,買到他真正想要的產品。尤其Gamer跟一般消費者不同,一般滑鼠他們不會買,他們希望買到獨特、與眾不同,能表現自我風格的產品,而微星就是做出符合這些消費族群需求的產品。 最近遊戲紛紛主打4K,顯示卡也打4K,您如何看待4K遊戲,是否即將普及? 我覺得還有一段時間。因為現在全部用4K內容來跑的話,不一定有那樣的需要。例如對戰類的遊戲,如果跑太慢的話,就很容易被對手幹掉。因此還是要看遊戲的類別。(編按:FPS需要即時、快速、4K不見得是必備。而像是MOBA類的遊戲需要更大畫面,此時4K才有優勢) 微星是如何提升自己的價值,而非價格導向,來獲得消費者認同,讓消費者能夠持續支持微星的電競筆電? 這有三個面向,第一就是能最早將最新的科技帶到市場上,相信這對消費者來說是很大的價值。因為消費者會等待新品上市才去買,我們能最早推出新品,就能最早滿足消費者需求。其二就是,我們不斷與友商/供應商(如Intel、NVIDIA、DynAudio、SteelSeries、Gamecaster等廠商)合作,共同研發,這些就是我們很多創新的來源。最後就是售後服務,我們在這一兩年花了很大工夫,包括設立消費者熱線、縮短返修時程…等等。透過上述的自我提升,讓消費者滿意,自然就會再繼續購買微星的產品,也會推薦朋友來買微星的產品。 廠商名稱:MSI -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:02-3234-5599 廠商網址: →更多的【PCDIY! 桌機/筆電/迷你電腦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專題報導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智慧型手機/平板/手錶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顯示卡】:
-
Intel推出Xeon Scalable家族處理器,比AMD EPYC快高達46%,將再掀起伺服器CPU戰火
受到AMD EPYC大塊頭伺服器處理器的大軍壓境之下,Intel可不是省油的燈。這次一口氣發表了最新的Xeon Scalable(可擴充)處理器家族,這條牙膏擠得漂亮,馬上要讓對手重返「農藥」?!到底這次Intel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,就讓我們來看看吧! 傳統處理器架構,為了將效能再往上提升,除了透過「內功」(內建多核心架構)之外,再來就是透過「外功」(多顆處理器的合璧)的方法,讓需要大量密集且即時運算需求的伺服器,能夠快速回應與運算。因此伺服器處理器通常設計成具有大量的快取容量,而且可以用多顆處理器做運算,搭配伺服器的多CPU腳座,或是刀鋒伺服器等擴充卡設計,來提升伺服器的整體運算效能。 為應付日益複雜的資料中心運算需求,Intel早在2011年規劃新一代的伺服器處理器,並於2016年中送樣給客戶做測試。這次全新的Xeon Scalable Family處理器,代號為Skylake-SP (SP = Scalable Processor),是專為現代虛擬化與混合雲環境所設計。其架構最大的改變在於,將原本環狀架構的設計,改成全新的Mesh(網格)架構設計。這樣設計的好處是處理器之間的資料傳遞可以更即時、快速,提供持續穩定的低延遲性,並對CPU核心與執行緒之間的資料分享與記憶體存取進行最佳化,有利於記憶體頻寬與容量。針對2、4、8個以上插槽組態,可提供有效率的資料流擴充。 相較於2013年推出的Xeon E5/E7系列而言,這次的Xeon Scalable家族,適用於軟體定義(Software Defined)、網路功能虛擬化(NFV,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)基礎架構。其靈活性,可讓軟體業者產業針對記憶體、網路與儲存效能上做各項最佳化。由於這代的核心數量的提升,可讓虛擬機(Virtual Machine)的總容量數(Volume),比起四年舊伺服器還多了高達4.2倍,可幫助企業降低65%的總持有成本(TCO)。 此外,Xeon Scalable家族支援AVX-512指令集,可以處理512-bit的暫存器,資料處理量將是以往AVX-256的兩倍。至於2013年所推出的Intel QuickAssist Technology硬體加速器(能提高加密效能,適用於路由器與安全防護設備),在這代的Xeon Scalable也整合進去CPU裡面,讓1K封包加密速度與8K影像圖塊的壓縮速度,可高達100GB/s,這樣做密集的大量運算(如挖礦)時,能降低處理器使用資源,同時又提供更高的資料安全性! 這次,Intel於7/12正式發表的Xeon Scalable Processor家族,還分成Platinum(白金)、Gold(金)、Silver(銀)、Bronze(銅)等四個等級,不再使用先前的E7、E5和E3來命名了!這次Intel推出的全新一代Xeon處理器,涵蓋了2路、4路及8路...共51款全新CPU型號,最高版本具備28核心、56執行緒,整體執行效比上一代還提升高達65%。不僅提供了彈性化(Scalable)升級特性,整合了新一代的Omni-Path Fabric(光纖)互連網路架構,讓處理器之間的傳輸頻寬更快,同時能提高能效,以延長產品生命周期,滿足企業在各種伺服器的應用需求。 有關於產品,型號整理如下: (1) Xeon Platinum 81xx系列:共有8180、8180M、8176、8176M、8176F、8170、8170M、8168、8164、8160、8160M、8160T、8160F、8158、8156、8153等16種型號。其中最高等級的Xeon Platinum 8180,具有28核、56執行緒架構,基礎時脈為2.5GHz,Turbo時脈為3.8GHz,L3快取達38.5MB (每核心1.375MB),TDP達205W,官網建議售價為10,009美元。 (2) Xeon Gold 61xx與51xx系列:共有6154、6152、6150、6148、6148F、6146、6144、6142、6142M、6142F、6140、6140M、6138、6138T、6138F、6136、6134、6134M、6132、6130、6130T、6130F、6128、6126、6126F、5122、5120、5120T、5119T、5118、5115等32種型號。其中最高等級的Xeon Gold 6152,具有22核、44執行緒架構,基礎時脈為2.1GHz,Turbo時脈為3.7GHz,L3快取達30.25MB (每核心1.375MB),TDP達140W,官網建議售價為3,655美元。至於Xeon Gold 5120則具有14核、28執行緒架構,基礎時脈為2.2GHz,Turbo時脈為3.2GHz,L3快取達19.25MB (每核心1.375MB),TDP達105W,官網建議售價為1,555美元。 (3) Xeon Silver 41xx系列:共有4116、4116T、4114、4114T、4112、4110、4109T、4108等8種型號。其中最高等級的Xeon Silver 4116,具有12核、24執行緒架構,基礎時脈為2.1GHz,Turbo時脈為3.0GHz,L3快取達16.5MB (每核心1.375MB),TDP達85W,官網建議售價為1,002美元。 (4) Xeon Bronze 31xx系列:共有3106、3104等2種型號。其中最高等級的Xeon Bronze 3106,具有8核、16執行緒架構,基礎時脈為1.7GHz,L3快取達11MB (每核心1.375MB),TDP達85W,官網建議售價為213美元。 註:上述處理器數字後面的代號方面,T代表10年產品週期,F代表整合Omni-Path設計,M則代表有2組DRAM控制器設計,讓原先可擴充到768GB的記憶體上限,倍增至1.5TB的上限。 接下來,讓我們透過這次新品發表會的簡報,來看看全新Xeon Scalable Processor的威力,以及應用的領域有哪些吧! (01) (02)
-
Epson發表最新雙眼穿透式智慧眼鏡Moverio BT-300,空拍機的最佳拍檔,發表會現場直擊
自Google發表Google Glass之後,這款配有光學頭戴式顯示器(OHMD)的可穿戴式電腦,就成為市場焦點。原先Google Glass的目標,就是希望以免手持、可直接在眼鏡上呈現各種資訊,搭配AR(擴增實境)來提供更多的智慧應用。雖說2015年Google宣布將停止生產Google Glass,只致力於產品的開發,但其他廠商仍繼續進行智慧眼鏡的研發,並試著尋找出其在市場的應用。如今已有不錯的佳績。 Epson (愛普生)自2011年就投入智慧眼鏡的研發,如今已歷經6年,特別針對不同的市場需求,開發出消費用、商業用、產業用的智慧眼鏡。至今已推出6款智慧眼鏡產品,並有開放出自己的SDK(軟體開發工具)與App Market(軟體市集)平台,賦予各方開發者加入開發智慧眼鏡的應用程式。 除了開發軟硬體產品之外,Epson更透過跨業合作,來發揮出智慧眼鏡的最佳應用。該公司與DJI(大疆)結盟,讓其智慧眼鏡可搭配DJI的空拍機來使用。只要玩家戴上Epson智慧眼鏡,即可以第一人視角觀看到DJI空拍機的即時拍攝畫面,如此一來就像自己翱翔在空中一樣,以第一視角來選擇要拍攝的角度與畫面。這樣的應用,對於空拍機的玩家來說非常方便,這樣就不須低著頭看著遙控器的空拍畫面,又或者遙控器根本沒有內建空拍畫面時,得透過盲拍來調整角度。只要搭配Epson智慧眼鏡,就可以解決這些困擾,不用再當低頭族,直接仰頭往天上看空拍機。非常方便。再加上Epson智慧眼鏡配有DJI專屬的App,可做到更多空拍的樂趣。讓空拍更直覺,更安全,拍攝的畫面更加完成。 以下就是這次Epson發表的全新空拍機產品內容,以及發表會現場直擊。 虛擬實境與擴增實境的應用被視為近年最值得關注的科技趨勢之一,企業亦相繼投入相關軟硬體的開發。全球創新科技領導品牌Epson,自2012年跨入智慧穿戴眼鏡領域,不斷精進產品性能並擴增應用方式,以創新科技為消費者帶來超乎期待的視覺體驗。宣布第三代雙眼穿透式智慧眼鏡Moverio BT-300正式於台灣上市,以「潮、廣、美」為設計理念,打造市場上最輕盈、擁有科技時尚外型、畫面更細緻的雙眼穿透式智慧眼鏡,應用層面相當廣泛之外,卓越設計更獲得2017年德國紅點產品設計大獎肯定! Epson Moverio BT-300具備擴增實境的多元應用功能,戴上BT-300並與空拍機連結,可讓玩家以第一人稱角度體驗空拍機的俯瞰視野,並同步於螢幕上獲取相關飛行數據,開啟最身歷其境的個人飛行體驗!此外,空拍機玩家也能隨時透過穿透式鏡片監看空拍機的飛行狀態,讓玩家能自在操控空拍機、快意遨遊最安心。除了與空拍機結合的應用以外,BT-300也能為使用者提供個人影音娛樂的即時獨享環境,隨時隨地觀看多媒體影片、進行遊戲娛樂,創造個人影音娛樂新定義! 調研機構IDC預估報告註一指出,2017至2018年間,虛擬實境的應用與開發數量將多於擴增實境。2018年後,擴增實境的市場將大幅成長並迅速拓展其應用方式。台灣愛普生影像科技事業部總經理輝偉偉表示:「BT-300不僅滿足使用者的個人影音娛樂需求,透過與空拍機的結合與應用,更創造了新的使用模式與體驗。2016年,Epson已將Moverio智慧眼鏡科技導入MERCEDES AMG PETRONAS車隊F1賽事之中,讓參觀貴賓在各區域的導覽中,可透過穿透式鏡片同步獲取影像即時說明,以及社群媒體、車手等相關數據,令導覽體驗更為豐富生動。Epson相信在不久的將來,智慧穿戴眼鏡將改變消費者的使用習慣,成為個人專屬影音導覽裝置,並大幅進入產業、教育及醫療等領域。Epson也非常期待,透過與應用開發夥伴的合作,在擴增實境領域中共創應用與發展的可能性,共同為消費者打造更智慧的科技新生活。」 Epson秉持「省、小、精」核心理念,採用更時尚、精巧的機身設計,使BT-300的重量僅69克,相較於前一代產品重量大幅減少了20%,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令配戴重心更為穩定,並可於眼鏡外直接配戴,大幅提升使用者配戴時的舒適度。BT-300採用了矽基OLED顯示器投影系統,擁有HD高畫質影像(1280x720)及更寬廣的色域範圍,影像對比度更提升至100,000:1,使擴增實境影像內容可完美地與實地背景融合,顛覆使用者的個人影像娛樂體驗。BT-300同時搭載可強化運算功能的Intel® Atom™ X5處理器,採用Android 5.1作業系統,眼鏡的前置相機也提升至500萬畫素,支援Wi-Fi /手機無線網路、藍牙、USB等多元連接方式,並可透過方向鍵與觸控軌跡板移動畫面中的游標,提供使用者絕佳的視覺體驗與享受。 註一:IDC調查報告(Worldwide Spending on Augmented and Virtual Reality Forecast to Reach $13.9 Billion in 2017, According to IDC) 為讓大家了解目前智慧眼鏡可應用到的場域與情境,以下是Epson的產品發表會現場直擊,就讓我們透過其簡報與產品試用,來看看智慧眼鏡要怎麼玩。
-
就是要挖礦!微星帶領玩家進入挖礦世界
自勒索病毒於2016年與2017年開始發威,加上被綁架的電腦都是用虛擬貨幣(如比特幣)來支付贖金,不少受害者為贖回自己的寶貴資料,不惜斥資來進行資料搶救大作戰,不少受害者是將實體金錢兌換成比特幣,來贖回自己的檔案。除了勒索病毒之外,由於區塊鏈(Blockchain)有新的技術產生,再加上日本政府4月1日起將比特幣視為合法支付方式,造成比特幣匯率水漲船高,使得原本這幾年開始逐漸轉淡的挖礦熱,最近又再度興起。甚至夯到現在要在市面上買到較高C/P值的顯示卡,已經沒有貨了! 在大家紛紛搶搭這次挖礦列車的同時,還是有不少人不了解什麼是挖礦?電腦要怎麼挖礦?挖礦需要哪些設備?怎樣購買才是最好的投資?具有最大的回收比例?為此,電競大廠微星科技(MSI)於6月16日舉辦了一場「挖礦淘金熱」的現場直播介紹,現場邀請到挖礦達人「紫風」,來為大家介紹微星最佳的挖礦專用主機板與顯示卡,帶領玩家們加入挖礦賺虛擬幣的淘金行列。 「挖礦淘金熱」現場直播錄影存檔: 為深入了解挖礦的產品選購,以及挖礦的技巧,PCDIY!(以下簡稱「P」)也在現場專訪到挖礦達人「紫風」(以下簡稱「紫」),來為大家釋疑!以下就是PCDIY!的專訪內容。 P:最近挖礦潮正夯,不少人在選購顯示卡時都不曉得選哪一張比較好?請問您推薦使用哪一張顯示卡?為什麼? 紫:目前顯示卡方面,以走OpenCL的AMD顯示卡是最優先推薦的,因為AMD顯示卡可以透過某些方式,讓其運算能力更加優異,提升到30~40%的效能,但由於A家顯卡目前大缺貨,市面上幾乎買不到了!因此不少人為了挖礦,就只能選擇NVIDIA的顯卡來使用。N家的9系列(GTX 900家族)與10系列(GTX 10家族)最大不同處,在於10系列已把單浮點(即單精度浮點數格式,Single-precision Floating-point format)的計算能力補回來了,剛好挖礦最需要的就是單浮點。因此9系列不適合挖礦,但10系列都是適合挖礦的。 P:您剛剛說到A卡是透過什麼方式,來增加效能的?是否可以更詳細地說明細節?以及如何操作? 紫:即透過修改記憶體時序(Memory Timings)方式,來提升運算效能。就好比像是開車,一般狀況是低時速以1檔、2檔,高時速是以3、4檔。若要達到最大出力的話,就等於在時速200KM時依然以1檔的方式來開車。如此一來對於挖礦來說,就有非常強力的效能提升效果。至於如何修改的部份,這部份需要對電腦硬體較熟的玩家,透過多次的調整與嘗試來達成。因此建議對電腦硬體不熟的玩家,還是不要輕易嘗試,因為修改這種參數的風險極高,在沒有任何安全防護機制下,一旦改錯,顯卡就變磚了。 P:每張顯示卡的調整方式都一樣嗎?是否有規則可供參考? 紫:有關於顯示卡頻率的設定,那些會自行修改的玩家,在測試到GPU最大極限值時,大多會改調成最大值的更低1至3階時序來進行長期挖礦。例如可將1750MHz、1625MHz的時序複製到2000MHz的欄位,讓該顯示卡以1625MHz的時序設定來跑。雖說各家顯示卡的GPU都差不多,但搭配的記憶體顆粒都不一樣,例如Elpida、Samsung、SK Hynix等記憶體,其時序都不一樣,因此不能混用,亦即沒有所謂的「懶人包」。也就是說,每一張卡的體質與最大效能極限,都要經過自己一一去調整、測試,這樣才能發掘出各顯示卡的最大效能。 P:既然NVIDIA GeForce GTX 10系列也適合挖礦,那麼您比較推薦的是那一款?怎麼買較划算?記憶體容量有影響嗎? 紫:以記憶體容量來說,目前虛擬幣挖礦中最夯的一種,就是「以太坊」(ETH)。以太坊目前耗用的顯示卡記憶體比較高,因此要挖礦的話,建議要3GB以上才行 (例如GTX 1060 3GB)。若考量價錢、運算力、耗電比的話,目前在A家與N家顯示卡的選擇中,「GTX 1060 3GB是最佳選擇」!至於第二優選就是GTX 1070,因為1070的市價幾乎是兩張1060 3GB。以常態來說,1060 3GB經過簡易超頻後,其單卡的運算速度可提升到22 Mhash/s,1070超頻後大約落在30~32 Mhash/s。因此一樣的價格,買兩張1060 3GB可超到44 Mhash/s,比買單張1070超頻後只到32Mhash/s還划算!這樣的話,問題就來了。變成你現在要選擇立即回本(即2張1060)的方案,還是選擇未來性(即1張1070)的方案。因為1070的基礎運算能力就是比1060高,也具有未來性。萬一以後不開採「以太坊」(Ethereum,ETH)的話,改開採「零幣」(Zcash, ZEC)、「門羅幣」(Monero, XMR)的時候,會有不同的運算法,因此就會發現1060與1070的運算能力差距非常大!因此在選購時,若不是急著想要快速回本的話,建議玩家也要把未來性考量進去。 P:前面提到使用2張以上顯示卡,等於挖礦的話,最好買支援越多張顯示卡的主機板比較好。您推薦買哪款晶片組? 紫:基本上,x86主機板到了LGA 1151世代,南橋晶片有很大幅度的更動,許多周邊硬體都改走PCIe通道。與傳統主機板架構相比,南橋的PCIe通道可能只有5條,非常的少,這樣是無法支援到多顯示卡的!因此盡量選擇Z270等級的主機板是最好的!因為其PCIe通道數夠多,若使用H270的話,就必須關閉一些周邊裝置的支援,以騰出更多PCIe通道給顯示卡使用,在BIOS設定上就比較沒那麼「懶人」。而且Z270與H270的價差其實並不大,為了方便與穩定,建議玩家預算夠的話,直接選購Z270是比較好的,且也具備未來性! P:Z270可以同時支援到最多幾張顯示卡,以你的經驗,要如何選購才能支援最多顯示卡? 紫:這個就牽扯到如何轉接的問題,以一般ATX大小的主機板,最多就是可以做到7個PCIe插槽,市面上也有PCIe轉接板,可將1組PCIe x1轉接成4組PCIe x4,讓7個插槽擴充到10個插槽。若7組都插這種1轉4的轉接板,就可以連接到最多28張顯示卡。然而這樣的話,電源供應器勢必不夠力,必須得做不同的供電設計,才能推得動這樣的機器! P:主機板的設定上,您推薦Z270。若以微星最近推的H170/H270挖礦專用主機板,您的看法是? 紫:Z270因為設定上比較方便、簡單,因此是挖礦優選。但這次微星的H170/H270主機板,在設定上是比較簡單容易上手的。其BIOS設定上已經有提供專門挖礦的使用情境,因此若以挖礦的應用上來說,這兩款主機板滿推薦選購的,且這兩款主機板更具有價格優勢,同時兼顧設定方便,是挖礦專用的超值主機板新選擇。 P:您提到可透過超頻來提升運算能力,要如何控制溫度與穩定度,又兼顧效能,是否可以分享這方面的經驗? 紫:由於每一張顯示卡的體質都不相同,讀者在網路上看到某張顯示卡可以超頻到多高,那些顯示卡有可能都是特挑過的!真正你買到的顯示卡,可能不一定能上到那麼高的時脈,因此還是建議自己去調試比較好!至於溫度方面,就盡量不要超過70度C,因為這樣的運作溫度下,是相對穩定的!超過這個溫度之後,就容易當機!超頻可分成GPU核心超頻與記憶體超頻。若GPU核心超頻過頭,通常顯示卡驅動程式可以斷開後再恢復成正常模式來運作。但是記憶體超頻過頭,就可能造成Freeze問題,系統就必須強制重開機。以「以太坊」為例,因為比較吃記憶體效能,因此其當機,通常都是因為記憶體超頻過頭所導致的! P:所以在玩挖礦之前,可能一開始都是在玩超頻,來測試系統的效能極限?話說回來,有必要超頻來挖礦嗎? 紫:其實這個就是關於貪與不貪的問題而已,很多人就是想要貪圖更多的運算能力,尤其對顯示卡張數較少的玩家而言,超一點、快一點,再超一點,就更快一點,賺到的錢就更多一點。因此,挖礦另一方面,也是在找出硬體在長期運作下的臨界值。若對於大量部署的玩家而言,例如200張,甚至400張的狀況,就會設定一個保險值、平均值,也就是基本上設定到每一張卡8到9成以上可以到達的值。畢竟當機的話,1張顯示卡當機,就等於6張顯示卡都停擺,浪費掉電力與硬體耗損,因此也有人選擇用比較低的速度,來換取絕對的穩定度。至於完全不超頻,只使用原廠的設定值來運算的話,其實這樣的運算力,跟超頻後的運算力,差距太大了。激進玩家可透過各種電壓、時脈的最佳化之後,可以達到「節省30%的電力,提升40%的運算能力」。簡單來說,超頻運作可以讓官方時脈運作的效能提升快1半。因此對於保守派玩家而言,也可以嘗試超頻,只要設定到比官方時脈快個20%~30%的效能,就可以了。 P:坊間不少人詢問,為什麼不選擇使用ASIC來挖礦機,而選擇顯示卡來挖礦? 紫:選擇進入ASIC挖礦機的話,這已經是大量運算力集中的玩法,散戶去玩的話,一兩台ASIC是成不了規模經濟的。至於顯示卡要從單一到大量部署,運算速度要絕對性壓倒其他散戶的話,是有難度的!以正常礦廠,100台機器,就是600張顯示卡,一個小礦工裝上6張顯示卡,其運算力比率就是1:100;若去加入ASIC的話,若沒有部署足夠的機器的話,收益比是非常慘!我是極度不建議投入,就是因為這個原因。另外還有個業界秘密,就是ASIC開發商,通常都會在開發出新的、更強悍的ASIC產品時,用預售兩個月的方式,先收了消費者的訂金,來製作出這樣ASIC挖礦機,然後在交貨前就先自己挖了兩個月,等賺夠了或幣值開始跌了,才跟消費者說貨到賣出!等於消費者拿到產品時,都已經是2手,且已經發揮過一定的經濟效益過了! P:目前比較推薦哪些虛擬幣? 紫:以目前來說,用顯示卡來挖比特幣(BTC,Bitcoin)已經不划算了。現在比較推薦的,有「以太坊」(ETH,Ethereum)、「以太坊經典」(ETC,Ethereum Classic),還有「門羅幣」(XMR,Monero)、「零幣」(ZEC,Zcash),另外還有由ETH所衍生出來的各種虛擬幣,像是「音樂幣」(MUSIC,Musicoin)、Ubiq幣(UBQ)…等等,這幾種幣別,都是目前比較適合去開採及挖掘的!這些幣別都有明顯的收益! P:最後,有不少初學者也想加入挖礦行列,請推薦微星的哪些產品是適合初學者選購的? 紫:我推薦的顯示卡中,最懶人的就是1070的鎧甲虎,這一張不需要改BIOS,就有很高的運算能力,而且又省電、低噪音、低溫度,價格也漂亮。再來第二個推薦的,就是1060 3GB,更加便宜,亦繼承N卡穩定的特點,若進階一點的玩家,想玩玩BIOS修改,就可以考慮選購MSI Radeon 570/580系列,但可惜目前大缺貨中。至於主機板部份,建議要有支援內顯比較好,因為挖礦時,顯示卡其實是完全用來做OpenCL運算的,若又需要負責視訊輸出,就可能效能會有影響、甚至當機,因此將螢幕輸出的工作交給內顯,會比較好。因此主機板推薦像是微星Z270-A Pro或H270-A Pro也都不錯,想要燈效酷炫、板子較厚、供電更足的主機板,可以買好一點的Z270 Gaming Pro Carbon。至於CPU方面則只要買最低階的Celeron (例如G3930)即可,因為挖礦是幾乎耗用不到CPU的,只要能開機,能視訊輸出即可。 顯示卡: 主機板: 以上,我們謝謝「挖礦達人紫風」的分享與推薦,挖礦淘金熱,有了好傢私,才能享受穩定挖礦、賺大錢。最後,祝各位礦工們,收穫滿滿!
最多人點閱
- 網咖巡禮》夢想網路休閒館土城店,引進GeForce GTX 1080,網咖遊戲對戰不卡頓!
- 華碩ROG電競筆電2020展望:雙螢幕Zephyrus Duo 15、主打女性市場與eSports之Zephyrus M和ROG STRIX G15相繼報到
- 網咖巡禮》華碩ROG、NVIDIA聯手168inn,打造出亞洲第一電競旅館i hotel 中壢館!
- 網咖巡禮》吉吉網路生活館-大里店,台中市最威的49吋六核水冷桌機網咖電競館!
- 網咖巡禮》RS休閒概念館林森店引進GeForce GTX 980Ti,網咖遊戲對戰不再卡機!
- 網咖巡禮》玩咖網路微客棧,技嘉XG認證中壢複合式休閒網咖!
- 網咖巡禮》1314網路電競一館,技嘉XG認證優質網咖!
- 礁溪老爺酒店推出VR假期住房方案,微星Eyemax帶您進入老爺奇幻視界!
- 就是要挖礦!微星帶領玩家進入挖礦世界
- 網咖巡禮》1314網路電競二館,華碩GeForce GTX 1080超狂台中市電競網咖!
- Intel Optane Memory & Optane SSD重裝上陣,3D XPoint實現開機加速與提升電腦反應速度!
- 華碩「ROG玩家共和國」電競霸主十年有成,獲得第PCDIY!第十二屆PCDIY!玩家票選品牌大賞2016「主機板、顯示卡、無線路由器、電競螢幕最佳品牌」肯定,成為遊戲玩家市場No.1電競品牌!